發布成功
贊賞金額:
支付金額:5元
支付方式:
贊賞成功!
你的贊賞是對作者最大的肯定~?
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需求市場,產業發展前景巨大,這為我國機器人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發展原動力。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我國每年新增進口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平均以25%的速度迅猛增長,遠超過全球范圍內工業機器人10%的增長速度,201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新增2.3萬臺,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市場。作為衡量一個國家自動化水平的基準,每萬名產業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2012年我國為23臺,不足國際平均水平(58臺)的1/2,表明我國制造業自動化程度距制造業強國尚有約10倍以上的增長空間,預計到2020年達到目前世界發達國家機器人裝機密度中等水平,需增加機器人裝機量130萬臺,直接增加產值達2500億元,帶動配套系統產值將超過7500億元,支撐成套系統的產值將高達約2.5萬億元。
服務機器人正在成為機器人領域最具潛力的增長點,2011年度全球服務機器人銷量約為250萬臺,市場總值超過42億美元,正在以20%~30%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銷售額將達到85億美元。
預計到2030年,我國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醫療、助老助殘、娛樂等服務機器人產值將達到6000億元。特殊環境服役機器人是一個重要的產業方向,僅以水下機器人為例,2020年我國水下作業機器人產品將達到300臺套,基本滿足我國海洋資源開發的需要,直接形成100億~200億元的產業規模。中國特定的產業結構、社會需求將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機器人需求結構,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市場機遇,成為我國機器人產業迅猛發展的原動力。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將機器人技術列入國家科技發展計劃,30多年來,已經形成了一支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機器人研發隊伍。在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等方面取得了許多標志性的研究成果,在技術上中國已具備生產工業機器人的能力:
(1)成功研制出全系列工業機器人產品,包括6公斤、10公斤、20公斤、50公斤到165公斤、180公斤、210公斤、300公斤和400公斤的系列化工業機器人,中國多家企業具備了一定規?;纳a能力,并進行了小批量生產;
(2)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正在快速擴展,應用在汽車焊接線、鍛壓、噴涂、折彎、數控機床上下料、碼垛和搬運等工業領域;
(3)中國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初見成效。RV、諧波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等基礎部件的性能指標達到國外同類水平,形成小批量生產能力,并在多個型號中國工業機器人中得到初步應用。我國制造的數百臺工業機器人已經用于汽車工業的生產作業中。目前中國具有四百多家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和系統集成企業,其中88%是系統集成企業。但是我國還沒有如安川、KUKA、ABB、FANUK等那樣的世界巨頭機器人公司的機器人制造企業。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之探索
對于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要遵循市場為導向的原則。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要走向成功,就一定要從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出發,深入調查研究,只要產品對路,產品具有性價比優勢,就可以贏得用戶支持,逐步擴大市場,將工業機器人產業逐漸做大做強。雖然在汽車行業和電子行業,國外幾家機器人廠家已經占領了很大的市場,但是中國存在大量的低端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這些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迫切,存在大面積的工業機器人應用的空白區。中國制造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量大、面廣,這為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2)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要通過技術創新走出一條新路?;A部件是制約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瓶頸技術,目前我國的機器人關鍵基礎部件,如伺服電機和精密減速器等,大部分依賴進口,造成國產機器人產品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國際競爭力。因此,我國需要加強機器人產業鏈的合理、有序布局,在培育更多機器人應用工程集成商的同時,加快機器人關鍵基礎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另外,中國機器人需求市場非常巨大,種類五花八門,特殊的用途和環境要求機器人具備特殊的功能和性能,例如打磨機器人需要具備柔順機構和順應控制功能,特種機器人要求機器人具備在極端作業環境下的適應能力,這些都可能成為技術創新的方向。目前正處在一個信息時代,我們應該強化創新驅動,通過在機器人示教、柔順、跟蹤、網絡、感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創新,提高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作業水平,制造出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的高性價比機器人。
(3)實行官產學研用結合,整合創新資源,促進機器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工業機器人已經由研究階段進入到產業和應用階段,在這一階段,應以企業為主導,通過官產學研用結合,大力推進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政府應做好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制定有利于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稅收與激勵政策制度,防止低水平重復和資源浪費,培育優質產品和名牌企業。調動廣大產業界和科技界人士的積極性,實現我國機器人產業的有序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