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成功
贊賞金額:
支付金額:5元
支付方式:
贊賞成功!
你的贊賞是對作者最大的肯定~?
十年前,等離子和液晶兩大陣營曾展開激烈的較量和比拼,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技術和輿論之爭,最終液晶技術脫穎而出;十年后,顯示技術加速升級,讓液晶和OLED技術再次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液晶生命力還有多長?OLED技術又能否突破瓶頸?如今,液晶和OLED的博弈,成為整個顯示行業關注和熱議的焦點。
OLED進入產業化初期階段
三星再次計劃出售部分液晶生產設備,集中力量擴大OLED屏幕生產線產能;LG在韓國投資建設的全球最大OLED工廠有望提前半年竣工,未來3年OLED總投資額高達87億美元;鴻海聯合夏普投資2000億日元研發OLED面板,計劃2018年上半年開始批量生產OLED面板;就連蘋果公司也告知相關供應商,2017年會有部分iPhone采用OLED屏幕……
如果說最近平板顯示行業什么技術最熱?那么非OLED莫屬。面板大廠紛紛在OLED領域加大投資布局,讓OLED的呼聲越來越高。IHS研究顯示,盡管液晶顯示技術仍然是顯示行業的主導技術,但是2016年AMOLED屏幕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將上漲40%,達到3.95億臺,其營收也預計將增長25%,達到150億美元,可見市場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面板廠商加速布局、調研機構紛紛調高市場預期,這一系列的事件,是否預示著,OLED時代真的要來臨了呢?
從CRT到液晶,過去20年間,液晶電視的市場規模從2億臺增長到30億臺,增長了15倍。對于韓國面板廠商而言,在我國液晶面板產業快速發展的今天,他們需要新的技術,以搶占制高點。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副秘書長胡春明說,全球經濟不景氣及供給的變化,讓液晶面板供需逐漸從結構性過剩轉向全面過剩。2015年全球顯示面板需求面積有1.8億平方米,并以每年1000萬平方米的速度在增長,但是與此相對的是,顯示面板1200億元的產值卻沒有太多增長。這意味著,液晶面板的出貨量不斷增長,但是廠商的利潤卻是下滑的。在此情況下,韓國面板廠商更希望憑借技術優勢和產業鏈優勢,發展OLED技術以維持其全球領先的戰略目標。而現在,OLED產業的確進入了產業化初期階段。
OLED與液晶電視的區別與差異,請看下圖。
|
OLED | 液晶電視 |
亮度 | OLED雖然可以自發光,但亮度方面相比LED背光稍低一些。 | 液晶電視尤其是LED背光電視,擁有多種背光設計,比如底部、頂部及底部、側光式、全局式等等,相對來說擁有更高的亮度 |
黑色水平 | OLED的每個像素都是獨立自發光,色彩表現更為深邃、自然。 | 液晶電視不論是使用了哪一種背光技術,在實現局部調光時都會產生一些影響,影響黑色效果的還原。 |
對比度 | OLED能夠產生更佳的對比度效果,同時沒有任何暈染。 | 其效果泛白,顏色還原極不準確 |
分辨率 | 最高的分辨率標準都達到了4K超高清標準。 | 最高的分辨率標準都達到了4K超高清標準。 |
刷新率及運動模糊 | OLED普遍還存在較明顯的運動模糊效果 | 液晶屏幕擁有更高的刷新率及運動模糊處理 |
高動態范圍(HDR) | OLED方面,雖然LG已經展示了HDR技術,但其2015年機型還并不真正具備該功能。 | 只有極少數LED電視支持HDR功能,并且需要兼容HDR的影像內容(如4K藍光)才能獲得最佳效果。 |
色域擴展 | OLED,目前LG技術使用藍色、黃色熒光體及紅綠藍濾色器來創建ATSC顏色頻譜,未來是否能實現色域擴展還不明確。 | 電視采用色域擴展技術。比如流行的量子點,便可讓電視顯示出更廣泛的顏色,從而實現不同的顯示風格或是豐富本身色彩效果。 |
可視角度及均勻度 | OLED則不具有任何視角問題,甚至從極端的角度觀看都是基本一致的。 | 雖然IPS、曲面屏幕等技術可以改善液晶屏幕的視角,但仍存在死角。液晶則會因為背光位置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光現象。 |
能耗 | 同尺寸OLED能耗成本要比液晶電視要高30美元左右 | 液晶電視的能耗取決于背光設置,所以LED背光設計比每個像素獨立發光的OLED更加省電。 |
價格 | OLED電視也在變得越來越便宜,這是值得關注的。 | 液晶電視要比OLED電視便宜地多,成本差距最高可能會達到5倍。 |
OLED未必能替代LCD
與國外大廠全面轉向OLED有所不同的是,近年來我國面板企業的策略是深耕液晶顯示技術。隨著我國多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陸續投產,2016年TFT-LCD面板按面積計算出貨量達到全球第二,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20%;而到2018年,我國TFT-LCD產能規模將有望趕超韓國,成為全球第一。
如今我國在液晶面板領域投資越來越大,而韓國廠商卻全面轉向了OLED,這讓OLED將取代液晶技術的輿論不絕于耳。顯示產業資深專家和企業高層的觀點對顯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從技術來看,目前LCD的工藝是確定的,而OLED的工藝并沒有確定。從投資來看,OLED的投資是液晶的兩倍。我認為,OLED不見得可以替代LCD。同時也要看到,很多面板大企業的布局都是以LCD為基礎,少量做OLED,我們應該支持OLED發展,但也要謹防OLED技術路線改變,得不償失。”
實際上,早在2007年,索尼就推出了全球首款11英寸OLED電視,但由于成本和技術難題,卻不得不放棄。2013年,LG和三星同時將55英寸OLED電視推向市場,但是由于技術路線問題,三星在第二年便悄然退出市場。盡管這些年日本和韓國廠商在OLED電視領域一直不斷嘗試,目前卻只有LG在大尺寸OLED電視領域堅守。其主要原因是,OLED加工工藝相對復雜,上游材料等難確定,壽命和成本都存在問題,使其良品率短期內很難提高,從技術成熟度來看,OLED還不能與LCD處于同等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面板廠商對于OLED實際都處于觀望階段。我國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影像顯示科技中心主任程章林認為,應順勢而為,未來10年OLED和LCD會和平相處,找到各自不同的應用。
顯然,不論是液晶還是OLED,都具有各自優勢。從目前來看,OLED在圖像質量、對比度等方面擁有更好的效果;而液晶電視也在努力緊追,通過HDR和擴
張色域實現競爭。當然,液晶領域的機型、尺寸更豐富,價位選擇也更多,相對來說更適合普通家庭。追求高端視覺享受的用戶,OLED則是更好的選擇。